以曲懷友,,以曲會友---馬街書會



每年的馬街書會都要評出"書會狀元"。"狀元"都是唱得最好的,,書價最高的,,最受群眾歡迎的藝人。這種民間的評選方式恐怕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,。
馬街書會無疑是眾多藝人吹拉彈唱,,表現(xiàn)自我、展示自我的一種農(nóng)民文化盛會,。樂器種類之多,,曲種曲目之繁雜,令人稱奇,。在這眾多的曲種當中,,最受人喜愛的就數(shù)"河南墜子"了。它的特點是說唱內(nèi)容簡捷明快,,演技幽默傳神,,讓聽眾聽之易懂,過癮,。
馬街書會每年亮出的曲藝種類比較多,。"河南墜子"是書會當中的第一大曲種,到會藝人的80%要說唱它,。它形成于20世紀初,,有東路,、西路、北路之分,,因地域性差別而形成三種不同的演唱風格,。其特點:旋律悠揚、節(jié)奏明快唱腔渾厚,、淳樸,、高亢、暢快,。由于電子樂器的迅速發(fā)展,,使傳統(tǒng)的曲種形態(tài)發(fā)生變異,且風格的差異也在逐漸縮小,。
流動于馬街書會上的曲種,,除了"河南墜子"之外,還有:三弦書,、大調(diào)曲子,、大鼓書、評書,、徐州琴書,、道情、湖北漁鼓,、鳳陽花鼓,、四川清音、山東快書,、陜西快板,、相聲、小品等10多種,。
據(jù)馬街廣嚴禪寺碑文載:"石渠天設(shè)勝,,概巖石障水,錯若給畫,,迤邐一二里,,間清流激湍,或隱或見,,宛然有仙家境……"清代汝州人王敦《應水雅石小詩》道:"十洲涌海上,,三峽控江浦,那得移山人,,碎擲應水滸……逶迤水似蛇,,猙獰石如虎,亂泉觸石出,,香冽沁肺腑,。怪石吞寒泉,,平茹復半吐,玲瓏由天造,,奇辟倩鬼斧……"清代南陽府教喻司士選有詩曰:五老同游應水涯,,車集雅集景堪夸。魚躍綠波聲隨浪,,堤邊酌酒柳飛花,。石上題詩苔結(jié)字,灘靜鷗眠影在沙,。年年書會來相聚,醉歸乃到夕陽斜,。"可惜上個世紀80年代采石放炮,,雅石與詩文俱毀絕。
馬街,,這個坐落在應河岸邊的看似凡常村落,,以其民間文化圣地的身份,吸引了美國,、日本等海外學者前來觀摩,。也因了書會的影響力,1995年,,"第二屆中國曲藝節(jié)"在平頂山舉辦,,國務(wù)院僑辦、中央電視臺《中國新聞》攝制組拍攝《十三馬街書會》專題錄像帶被送往各駐外使館,。馬街書被譽為""中國十大民俗"之一,,寶豐縣也因此被國家有關(guān)部門命名為"曲藝之鄉(xiāng)"和"中國民間藝術(shù)之鄉(xiāng)"。2006年5月20日,馬街書會被國務(wù)院正式列入"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名錄",。
- 上一篇:在傳承與開拓中促進中醫(yī)發(fā)展
- 下一篇:漢彩霓裳之襦裙